
藝之講——多媒體的呈現
Art Talk——Multimedia Art
藝術的成長包括學習、創作與探討,澳門作為一個推動藝術的地方,需要有多些不同的聲音去討論藝術的發展方向。弘藝峰創作社以固定運作的藝術展覽場為主軸發展,除了展出之外,講座也是我們覺得需要成為每年一度重點方向之一。當代藝術家不再執著於創作物件,而是以思維為先的觀念藝術,不受議題、媒材及表現方式上受限,以態度和思想去展現。
2019年的方向我們以多元視覺為出發,以不同空間及概念性去表現藝術創作,藉著展出「思緒——多媒體藝術雙人展」引伸議題《多媒體的呈現》,邀請四位來自不同地方以多媒體為主要創作方向之一的藝術家:劉岩、詹嘉華、蔣靜華及彭韞,她們以自身的創作為起始,從人與意識、自身與空間、科技與實驗及作品個案分析等來進行探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27日
4:00-5:00pm
《多媒體之於「我」—「人」的延伸》
劉 岩主講 (加拿大)
蔣靜華主持 (澳門)
5:30-6:30pm
《「身體與科技」詹嘉華創作脈絡分享》
詹嘉華主講(臺灣)
彭 韞主持(澳門)
7月28日
4:00-5:00pm
《多媒體藝術X 創新思維》
蔣靜華主講(澳門)
劉 岩主持(加拿大)
5:30-6:30pm
《太陽底下全是新鮮事,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彭 韞主講(澳門)
詹嘉華主持(臺灣)
講座語言:國語
*報名請填寫以下表單
https://forms.gle/K2E65nfkRUbhM5fT9
或報名及查詢 : 6595 7203
詳情可看電子場刊
https://issuu.com/aelart/docs/multimedia-talk-2019-ael
地點:At Light——澳門卑第圍1號地下(澳督府後)
電郵 :
免費入場
主辦:弘藝峰創作社
協辦:「前瞻」創新多媒體藝術協會(澳門)
贊助:文化局
場地贊助:At Light
aelart.com
facebook.com/AELartMO
instagram.com/aelartmo
講 者 簡 介:

詹嘉華
1987年生於臺灣,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擅長跨域整合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作品多探討人與人、人與科技、人與媒體等的關係。曾獲「第七屆法國安亙湖國際數位藝術節-視覺藝術類」首獎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60週年」傑出校友楷模的殊榮,參展經驗豐富,於2018年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舉辦個展,並曾於美國克里夫蘭、德國奧登堡艾蒂羅絲媒體藝術中心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創園區等地駐村。
《「身體與科技」詹嘉華創作脈絡分享》
詹嘉華主講(臺灣)X 彭 韞主持(澳門)
7月27日 5:30-6:30pm
將以自身創作脈絡分享,帶入長期關注「數位科技/身體感」的相互關係,從《身體構圖II》,討論透過虛擬結構,重建人與自我和空間環境的關係;《公民擠壓》則回應「人的身體」作為抗爭的手段,紀錄人與社會的關係;《訊息》L系列,則著重在討論人類行為受網路訊息控制的現況;《柯基托斯》多媒體電玩音樂劇場與《8bits》game show live跨表演創作作品;本講座將藉由本身作品脈絡的分享,淺談臺灣目前媒體藝術家發展狀況。

《太陽底下全是新鮮事,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彭 韞 主講(澳門) X 詹嘉華 主持(臺灣)
7月28日 5:30-6:30pm
藉由對藝術個案的共享與分析,試圖對藝術作品中的形式與內容做出一些討論。
彭韞
1982年出生於中國四川省。多媒體藝術家。自2002年起從事藝術創作至今,現居澳門。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學士,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碩士,師從張培力教授。於多个国家美術館及藝術空間舉辦個展和群展,受邀及參與多個影像節並獲獎,作品藏於美術館和私人。彭韞擅長用影像表達,卻並不拘泥於固定的藝術形式,她一直嘗試著通過運用自我的性別身份去敏銳地探索關於女性意識覺醒的話題。在其作品脈絡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藝術家成長過程中對自身角色的思考以及女性心裡的變化。